“2015’中国铅炭电池现状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在

由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主办、吉林大学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凯禹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5’中国铅炭电池现状与发展专题研讨会”于9月11日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召开。来自全国24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18家企业从事铅炭电池研究、开发及应用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及学生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共同探讨铅炭电池发展前沿和基础问题,探索如何进一步推动铅炭电池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提出创新观点,交流学术思想。
本次会议主席由中国电化学委员会工业与有机电化学分委会召集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林海波教授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杨裕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省科协主席、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守华教授,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陈军教授,吉林省发改委产业处张志勇处长,吉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张晓冰,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邢巍研究员,吉林大学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魏英进教授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对本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参会嘉宾着重指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科学家的脚下要有泥,强调了科研要与实际相结合;企业家要多和科学家交朋友,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杨裕生院士等11名代表就铅炭电池现状与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产业化进展做了精彩的报告。研讨会对目前铅炭电池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正极和负极的失效模式分别提出了亟待解决的科学基础问题、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技术问题,并讨论了可能的解决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对如何遏制铅酸电池负极硫酸盐化、铅炭电池负极析氢等方面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对于碳材料在铅炭电极中的催化机理、空间位阻效应、导电机理等方面达成了基本共识,对更深入探究碳材料的微观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铅炭电池正极材料的失效是进一步提升铅炭电池性能的下一个障碍。在储能模式和混合动力汽车应用中,铅炭电池正极的失效模式主要是正极活性物质软化和板栅的腐蚀;而在可再生能源储存模式下,极耳的腐蚀也是不能忽视的另外一种失效模式。在关注负极性能改善的同时,需加强正极材料的研究,提升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整体匹配性。
(4)参会代表一致认为,进一步提升铅炭电池的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HRPSoC)和深循环性能是铅炭电池下一步的研究目标,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碳材料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理解。
(5)面对其它水系新型电池的挑战,铅炭电池应进一步提高其比能量和比功率。参会代表认为高抗腐蚀性和轻量化的板栅是铅炭电池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会代表一致表示,未来铅炭电池的研究和开发需要一个更系统详尽的规划,目标相对更高一点,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组建一个相关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的学术团体(或联盟)。
陈军主任认为,这次研讨会是中国电化学委员会组织的我国铅炭电池领域的首次专题会议,不仅对我国铅炭电池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为中国电化学委员会举办其他类似专题研讨会提供了经验。